第 18 节 玉环和禄山 杨玉环是胖还是瘦安禄山是怎么发迹的(第2/3页)
木马小说网www.mumahao.com
那么,杨玉环对李隆基是不是真爱?这个我觉得你即便是问她本人,她自己都不知道,或者说杨玉环就没想过这个问题,兄弟姐妹所有亲戚都跟着荣华富贵,自己过着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里面最富有的日子,在寒冷的北方随时可以吃到南方新鲜的荔枝,所谓「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」,这样的生活,真爱或者不是真爱,重要吗?
更何况,两人还在艺术上有一种遇到知音的开心,唐代最著名的《霓裳羽衣曲》就是李隆基作曲,杨玉环编舞的经典之作,最早只是在梨园里演唱,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,在开元和天宝年间大行其道。
这里所谓的梨园,本来只是大唐长安城的一个地名,后来因为唐玄宗选了300多人,收为徒弟,在这地方教他们演奏乐器,逐渐地,人们就把戏曲界称为梨园行,现在所说的梨园子弟就来自于此。又因为唐玄宗常常上台扮演丑角,所以在梨园中,通常以丑角为班主,也就是领导,一把手,而李隆基也被称为梨园鼻祖,他的牌位叫做老郎神,即使到了今天,在很多戏班里,还是要供奉这位皇帝艺术家的。
总之,60多岁的唐玄宗自从得到杨玉环之后,焕发了第二春,喝着小酒,泡着温泉,欣赏着宠妃的霓裳羽衣舞,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,用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里的话说就是「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」,这哥们过起了半退休的老年生活。
那么,偌大的唐帝国靠谁来打理?很自然的,宰相们必须担起责任来,在姚崇、宋璟、张说、张九龄相继离开相位之后,大唐帝国的宰相这时候是两位,一位是门下省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希烈,另一位是中书令李林甫。
二、李林甫上位
陈希烈本来是李林甫引荐的宰相,李林甫说一句鸡蛋是树上长出来的,他立马就能跟上一句,昨天我摘了一筐,所以,实际情况是,从李隆基杀掉三个亲生儿子的公元737年开始,大唐帝国的宰相实际上就是一个人,李林甫李大人。
前面说过,唐朝三省六部制度,立法、审批和执行三个部门分立,立法是由一群大老爷们开会讨论,然后门下省负责审核,报皇帝批准形成决议之后,交给尚书省执行。这一群开会的大老爷们就是宰相,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。
从唐太宗开始,唐朝就是群相制,也就是宰相一定大于等于三个人,武则天时代甚至是10多个宰相同时在朝,开会的时候屋子里都坐不下,年轻一点儿的只能站着。那为啥到了李林甫这里,他就可以一个人说了算,大权独揽?
其实,这事儿的根子自然还在李隆基身上。
从李隆基登上皇位的第一天开始,就在向独相制倾斜,也就是同一个时期,只有一个主要的宰相,也叫首相。这个人掌握主要权力,最多配一两个副手,叫做副相,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政府极其高效,决策能力超强,但坏处是,如果首相拉帮结派,就有可能把皇帝完全架空。李隆基当然明白这一点,他的办法是频繁地换宰相,前面我们介绍过了,基本是三四年,李隆基就要把宰相换掉,而且是首相和副相一起换,和今天世界各国总统或首相的换届时间差不多。
那么,这个李林甫是不是当了几年宰相就被罢免掉,换上新人?很遗憾,没有。这家伙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屁股坐了将近20年,一直到公元753年蹬腿死掉为止,宰相当了19年,独揽大权16年,这样一来,我们就有了三个问题,李林甫是咋当上宰相的?为啥他能在宰相位置上做这么久?这家伙干得怎么样?
严格来说,李林甫也算是李唐皇室成员,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,所以家谱上,他甚至比李隆基还高一辈儿,而且他的姨父源乾曜还当过唐玄宗的两次宰相,当然,都是打酱油的。
比如这位源乾曜和姚崇搭班子的时候,每次单独面见皇帝,只要李隆基认为他说得对,就会笑着说,你从姚崇那里学会不少东西啊。如果认为他说的不对,李隆基就会说,这事儿你问过姚崇吗?每次都弄得源乾曜是尴尬无比。
不过即便这样,人家那也是宰相,李林甫年轻的时候,曾经想求这位姨父帮忙,让自己当上司长,结果源乾曜说,「郎官须有素行才望高者,哥奴岂是郎官耶」,哥奴就是李林甫的字,这句话的意思是,尚书省六部里面司长这样的大官,品德、才能和人望都必须要很高才行,你李林甫何德何能啊?把李林甫气得要死,还没脾气。从这件事上,我们间接地可以看出,李林甫年轻的时候,并不是十分突出,家族内部也不是十分看好他。
不管怎样,人家也是官宦子弟,家族不看好,只是影响进步的时间而已,总体上,还是逐步升官的。大概到了43岁的时候,李林甫出任御史中丞,后来又担任了刑部和吏部的侍郎,也就是副部长。
到了公元733年,发生了一件对李林甫有很大影响的事情,门下省侍中,宰相裴光庭死了。裴光庭和李林甫关系如何不知道,但是他媳妇儿倒是和李大人关系比较好,好到什么程度呢?一个被窝,这个女人是李林甫的情人。
现在当宰相的老公死了,这女人就想着扶植自己的情人李林甫当宰相,她就去求唐玄宗最喜欢的大太监高力士。
为啥求高力士?因为这位姓武的夫人是前面说过的武三思的亲闺女,武则天的侄孙女。而高力士小时候在武三思家里住过一段时间,和这位裴夫人武氏很熟,但是你也别想歪了,人家高力士很小的时候就被人为地断绝了七情六欲,两人没有啥暧昧关系。
《旧唐书》记载,「武氏衔哀祈于力士,请林甫代其夫位,力士未敢言」,也就是说高力士考虑再三,没敢答应,但高力士也不是一点儿忙都没帮,他告诉这个女人一个信息,下一个宰相内定为韩休。裴夫人自然是一转身就告诉了李林甫,李林甫马上做了两件事,第一去韩休那里串门,高帽子送了一顶又一顶;第二,公开上书举荐韩休为宰相。
这绝对是一箭双雕的好计策,因为唐玄宗会觉得李林甫有眼光,和自己看法一致,而韩休自然也认为李林甫是知音,居然能看出俺韩休是做宰相的材料。等韩休当上宰相之后,就对李林甫报之以李,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林甫的好话,夸他有宰相之才。除了韩休和高力士,李林甫还和当时最受宠的武惠妃形成了战略同盟,《资治通鉴》里说,「惠妃德之,阴为内助」,武惠妃也时不时地在唐玄宗的怀里给他吹点儿枕头风。
就这样,公元735年,在一位寡妇,一位太监,一位后妃和一个宰相的共同帮助下,李林甫被拜为礼部尚书,同中书门下三品,当上了帝国的宰相。所以,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,李林甫是靠着钻营,讨女人喜欢和相当好的运气当上宰相的。
说到这里,我想插一句,聊聊人性,刚刚提到对李林甫有帮助的宰相韩休,在历史上
()
以刚直不阿,敢于批评皇帝闻名。《新唐书》上说,唐玄宗每次干点儿声色犬马,放纵欲望的事情,都要问左右侍从一句:「韩休知否?」一听韩大宰相知道了,赶紧叫停,说nonono,别玩了,打道回府。虽说韩休不能把自己怎么样,但是让这老头儿当面数落一顿,李大皇帝的面子很不好看。
长此以往,李隆基自然是闷闷不乐。侍从们就很奇怪,说您为啥不把韩休罢免,李隆基的回答是「吾虽瘠,天下肥矣。韩休多讦直,我退而思天下,寝必安,吾用休,社稷计耳」,意思是我虽然郁闷了,瘦了,但国家却富裕了,韩休多次让我下不来台,但我退朝之后,反而睡得安稳,用他为相,我是为国家社稷考虑,不是为我自己,这就是著名的「君瘦国肥」故事。
可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和皇帝叫板的人物,当李林甫一脸正气地推荐他当大官之后,他立即把对方当作知音,认为李林甫真是一个正直公正之人,在后者担任宰相的这个关键的选择题上,投下了关键的一票。
我想说的就是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韩休,无论你多么艰难地想客观地看问题,最后总是戴着主观的眼镜。
李林甫到底是不是宰相的材料呢?这个问题就看你怎么看了。如果说才能,他绝对有,甚至在平均线以上,尤其是他的具体政务的执行能力,应该可以排进唐朝宰相的前几名,比如说他编订的《长行旨》简化了地方财政的流程;在长安设置常平仓解决了首都地区缺粮问题;改革官制又部分解决了唐高宗以来的冗官现象;《唐六典》的编制更是系统地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组成,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法则,那是迄今为止,中国最早,保存最完整的行政法典,即便从世界范围来看,那也是笑傲江湖的存在。
《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》第 18 节 玉环和禄山 杨玉环是胖还是瘦安禄山是怎么发迹的(第2/3页),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