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

第 18 节 玉环和禄山 杨玉环是胖还是瘦安禄山是怎么发迹的(第3/3页)

木马小说网www.mumahao.com

李林甫到底是不是宰相的材料呢?这个问题就看你怎么看了。如果说才能,他绝对有,甚至在平均线以上,尤其是他的具体政务的执行能力,应该可以排进唐朝宰相的前几名,比如说他编订的《长行旨》简化了地方财政的流程;在长安设置常平仓解决了首都地区缺粮问题;改革官制又部分解决了唐高宗以来的冗官现象;《唐六典》的编制更是系统地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组成,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法则,那是迄今为止,中国最早,保存最完整的行政法典,即便从世界范围来看,那也是笑傲江湖的存在。

凡此上面种种措施,从侧面证实了李林甫是有能力的,从执政能力来看,他当宰相是合格的,《旧唐书》上就说他,「每事过慎,条理众务,增修纲纪,中外迁处,皆有恒度」,人家李林甫处理政务谨慎还有章法,可谓有板有眼。

那么,我们现在为什么说李林甫是唐朝最大的奸相,甚至十恶不赦呢?

这里面有两个原因,第一个原因是他本人的学问特别差,比如说太常少卿姜度是他的表兄弟,生了儿子之后,李林甫亲自写了一张贺卡,上面有「弄獐之庆」四个字。这本来是一个好词,古代把生了男孩都称为「弄璋」,意思是男孩长大以后拿着璋这种玉器为公侯,这里的「璋」是一个王字旁,加一个印章的章。我们的李大宰相大笔一挥,把王字旁写成了反犬旁,变成了獐头鼠目的那个「獐」,姜度虽然不敢说啥,但李林甫从此之后就变成了「弄獐宰相」,用来讽刺他才疏学浅,这样的事儿还不只一件,你这就难怪后来的知识分子死都瞧不起他。

不过他之所以被评为大奸大恶的宰相,主要还是第二个原因,那就是此人妒贤嫉能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。如果你还记得当年武则天读了骆宾王的《讨武檄文》之后,感慨地说了一句,让这样的人才流落在民间为反贼所用,是宰相的失职。你就应该明白,身为宰相,为帝国寻找和培养人才是他最主要的职责之一,可是李林甫在这一方面的得分不是及不及格的问题,他是负数。换句话说,他不仅不为帝国招揽人才,而且只要是他认为对方能力比自己强,那肯定是把对方打倒,顺便再踏上一万只脚。

比如说唐玄宗曾下诏求天下贤达,只要精通一门学问,就可以到长安作为帝国人才备选。李林甫听说了,那是相当地担心,就让尚书省对这些才子来一次摸底考试,然后把那些没啥学问的推荐给李隆基。结果自然是诗、赋、论三场考试没有一个人合格,全都落榜。这时候李林甫就向唐玄宗道贺,说「野无遗贤」,意思是有才能的都已经进入咱政府部门工作了,民间剩下的都没啥学问,你要知道,这些落榜的家伙里面,就有前面提到过的杜甫和高适,著名的诗圣大人去考诗词写作,居然落榜了,这找谁说理去?
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里评价李林甫:「尤忌文学之士,或阳与之善,啖以甘言而阴陷之。世谓『口有蜜,腹有剑』。」也就是说李林甫最嫉恨有文采的人,表面上对人一副笑脸,背地里陷害人家,当时的人都说他嘴上抹了蜜,肚子里都是阴谋诡计,这也是成语「口蜜腹剑」的来历。

三、李林甫和安禄山

你想不到的是,就这样一个嫉贤妒能的家伙,居然也会给唐玄宗建议应该提拔一些人,那么,哪些人入了李大宰相的法眼呢?两个字,胡人,也就是少数民族同胞们。

这事儿是这样的,从武则天开始,唐朝有一个惯例,朝廷里的一些将要提拔的官员放到各个军分区去历练,过一段时间再弄回朝廷,一般都会升官,这里有一个专有名词,叫出将入相,出去做将领,回来当宰相。

在李隆基当政期间,逐渐形成了十大军分区,军分区的司令叫做节度使,所谓的「节」,又叫旌节,本意就是上面拴了一根牛尾巴的竹棍儿,是古代一种授权的象征。比如苏武牧羊,手里就拿着这么一根棍子,比媳妇儿都亲,宁可死了,也不能丢掉,因为这是汉武帝亲自授予他,代表大汉使者的信物。「节操」一词正是来源于此,有节才有操守,而节度使的意思就是,天子亲自授予,具有处理事务权力的官员。开始只管军事,后来连行政权也抢了过来,结结实实的封疆大吏,权力那是相当的大。

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(图片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)

李林甫考虑到,如果像以往那样,朝廷的官员去了军分区,一不留神当上了这个节度使,再一不留神回到中央,那他的首相位置能不能保住,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,所以,他对唐玄宗说,应该大力提拔在边关的少数民族兄弟,一来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,稳定军心,二来这些胡人也确实骁勇善战,应该提拔。

唐玄宗觉得这哥们说的有道理啊,就下旨照办。实际上,李林甫的真实心思是,胡人都是大老粗,汉字认识的比他李林甫还少,就算这些人当上了将军,也不会威胁到他宰相的位置。

让李林甫唐玄宗这两家伙都没想到的是,就在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一大群胡人里,有一个家伙,名字叫安禄山。

安禄山出生在今天辽宁省朝阳市,他妈妈是突厥人的一个巫师,也就是占卜算卦的,他爹应该是一个粟特族的商人,所以,他是混血儿,还是少数民族之间的混血儿,没有汉族血统。之所以姓安,是因为后来他娘带着他嫁给了一个姓安的汉人,继父姓安,他才跟着姓安。长大后的安禄山是个语言天才,一不留神就学会了六门语言,他就利用这一特长,在市场上给人当翻译。

当翻译赚不了几个钱,这哥们就偶尔地干点没本钱的买卖,有一次偷羊失手,被幽州太守张守珪抓住,准备打死的时候,安禄山喊了一嗓子:「大夫不欲灭两蕃耶?何为打杀禄山?」您不是要对付北边的少数民族吗?为啥杀我?然后《旧唐书》上说,「守珪壮其言而释之」,张守珪被这句话镇住了,就此放了安禄山,并且提拔他为偏将,让他带人在北方打仗。

如果你听着这段熟悉,那就对了,当年韩信韩大神仙被砍头之前,也嗷嗷地喊了这么一句,我个人认为,《旧唐书》的作者并不知道为啥张守珪放了安禄山,或者觉得整个过程太平淡,就抄袭了《史记》里韩信的故事,这个一点不奇怪,我们都知道,从司马迁老爷子开始,史书的作者一般都戴着一顶文学家的帽子。

无论如何,安禄山因为盗窃被招安当上偏将,这是真的,这哥们不仅打仗勇猛,骁勇善战,立了很多战功,而且还很会来事儿,无论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,还是往来于边关的使者们,关系都很好。《旧唐书》上说,「厚赂往来者,乞为好言,玄宗益信响之」,也就是重重地贿赂朝廷使者和大臣,唐玄宗听到的都是他的好话,再加上李林甫偏向少数民族的政策,安禄山开始一路飞黄腾达。

公元742年,他当上了平卢节度使,又过了三年,公元745年,也就是杨玉环封为贵妃

()

的那一年,他又兼范阳节度使,到了天宝十载,也就是公元752年,河东节度使也被他收入囊中,一人身兼平卢、范阳和河东三大军区司令,掌握了今河北、山西和辽宁西部的军事、民政和财政大权。

安禄山升得这么快,除了打仗好,运气好和政策好之外,还因为他这个人溜须拍马的功夫也好。比如说这哥们体重三百多斤,一个大肚子沉甸甸地几乎垂到地上,居然可以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,史书上说「疾如风焉」,也就是转得还相当快,惹得唐玄宗很好奇,就问他,你肚子里面到底是什么玩意,这么大还能转这么快?他的回答就四个字,「唯赤心尔」,满满当当,都是对您的赤胆忠心,这个反应速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。

再比如说他上朝时,唐玄宗让他见过太子,结果他站着没动静,左右说你赶紧下拜,安大胖子这时候说了,俺是一个大老粗,没学过礼仪,不知道太子是啥官儿。唐玄宗居然给他解释,说太子就是储君,是我死了之后的皇帝。安禄山这时候的回答是,「臣愚,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,不知乃更有储君」,俺只知道有皇帝,不知道有太子,说完了才去给太子李亨行礼,史书上说「上以为信然,益爱之」。也就是唐玄宗竟然真的以为安禄山连太子是谁都不知道,只对他李隆基一个人忠心耿耿,于是更加信任这个三百斤的大胖子。

那么我们就来问一句,李隆基真的老糊涂到这个份上,手下的节度使说不知道太子是多大的官,他就信了?有些史学家说是的,就是如此。我认为当然不是,只要他没老年痴呆到傻子的程度,他就知道安禄山这样说的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讨好他李隆基,他既不糊涂,也没有被蒙蔽,只是认为手下人就应该这样拍自己马屁,懒得拆穿而已。

这同样解释了为啥李林甫后来能当那么长时间宰相,原因就是李隆基懒得折腾了。早年英明神武的小李子励精图治,时刻想着江山社稷,所以会重用姚崇宋璟此类人担任宰相,并且不停地换宰相,以适应国家不同时期的需要。现在,那个勤快精神的小李已经变成了贪图安逸的老李头儿,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杨贵妃,一方面是唐玄宗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,确实厌倦了,另一方面就是他认为自己功德圆满,天下没啥可以继续改进的了,既然一切都那么完美,大唐帝国无比稳固,为啥还要把宰相换来换去穷折腾?更何况李林甫除了妒贤嫉能,其他方面也不差,所以这才发生了16年不换宰相的事情。

那么,大唐帝国真的稳固了吗?那还真不一定。实际上,就在公元751年,全国人民歌舞升平的时候,帝国在遥远的边境上就吃了三个败仗,分别是安禄山讨伐契丹人失败,杨国忠讨伐南诏国大败而回,大唐军队在怛罗斯的惨败,三场战争每一场都损兵折将几万人,虽然不至于动摇大唐的根本,但确实反映出一定的问题。而李隆基李林甫等大唐君臣们却一点也没有警觉,限于篇幅,我们不可能把三场战争都说一下,这里只重点说一下第三场战争。

说到这场战争,就不能不提及一位在中国名声不显,但是老外却交口称赞的一位大唐将领,此人在国外有着「中国山岭之主」的称誉,那么此人是谁?备案号:YXX1KG9BKNBiNvYNMztrOdP

《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》第 18 节 玉环和禄山 杨玉环是胖还是瘦安禄山是怎么发迹的(第3/3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