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

第 4 节 儒家始独尊 汉武帝刘彻启用董仲舒独尊儒术有哪些现实的考量(第1/3页)

木马小说网www.mumahao.com

()

话说晁错不听他爹晁大爷的话,坚持为老刘家的事儿操心费力,出谋划策,汉景帝听了晁错的意见之后,决定先拿楚赵两国开刀,找了一个借口剥夺了他们的封地。

一、平定「七王之乱」

其实谁都知道,汉景帝的终极目标是吴国刘濞。刘濞自然是不可能束手就擒,马上联合楚王刘戊、赵王刘遂、济南王刘辟光、淄川王刘贤、胶西王刘昂、胶东王刘雄渠起兵造反,七王联合,声势极为浩大。刘濞在吴国征兵的命令是,老子今年62岁,我当将军,我小儿子14,当马前卒,那么全国14岁以上,62岁以下的,都要跟着我去打仗。

因为造反的诸侯国一共有七个,所以史称「七王之乱」,或者「七国之乱」。他们的口号是「诛晁错,清君侧」,也就是说,这些「忠臣」们起兵的目的是干掉皇帝身边的小人晁错,和皇帝没关系。当然,这就是骗鬼呢。刘濞要是胜利了,汉景帝肯定会不小心死于乱军之中,然后这哥们表面哭哭啼啼,内心乐开了花地坐在龙椅上。

汉景帝一看对方真的造反了,就来找晁错商量,你小子鼓动我削藩,那肯定有办法啊。晁错这时候却懵圈了,虽然说预计对方会造反,但不应该只是一个刘濞吗?准备了一桌菜,来了七桌客人,这饭咋吃?忙中出错,晁错给了汉景帝一个荒唐无比的建议,让这位从来没打过仗的天子汉景帝御驾亲征,而他晁错留守长安。

这话要是皇帝老子景帝同学自己说,那是人家威武,并且信任你晁错。可是由你说出来,那就是把景帝架到火堆上了,不去吧,显得天子就是一个怂货,去吧,刀枪无眼,死到前线算谁的?而且,好像你晁错的命比我刘启的还值钱?凭啥你留守长安?果然,晁错的政敌袁盎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小辫子,私下里和景帝说,七王就是恨晁错,您杀了晁错,答应不削藩,他们就各回各家了。景帝想想晁错最近的表现,长叹了一声:「吾不爱一人谢天下。」下令把晁错腰斩于闹市。

那么晁错死了之后,七王是不是就退兵了?这怎么可能,62岁的刘濞早就想干死刘启给自己儿子报仇了,更何况还可能顺便捞一个皇帝的位置坐坐,于是更加玩了命地进攻。

那么是景帝上当了,杀死了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?这还真不能这么说。我的看法是,晁错这个书呆子,是被汉景帝有预谋地干掉的。原因有两个,第一,当时朝里大臣基本都怨恨或者嫉妒晁错,杀掉他,可以平复大臣们的怨言;第二,晁错一死,外面造反的七个家伙就彻底地失去了造反理由,作为一个帝王,人心向背,永远都是要考虑的因素,这就是为什么汉景帝说,「不爱一人谢天下」,他是用晁错的脑袋,来购买天下人的人心。

接下来,汉景帝对外坚定地宣布准备开战,他拜周亚夫为太尉,然后让他带兵平叛。这位周亚夫我们可能不熟悉,但是他爹我们应该知道,那就是周勃,也就是在吕雉死后,迅速把吕家一网打尽的那个家伙。

周亚夫平七王之乱

周勃这个人和萧何、樊哙等人一样,都是刘老幺的老乡,原来在沛县就是一个编芦苇筐的,有时候还要打两份工,谁家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的时候,去吹一下唢呐挣点零花钱。后来刘老幺造反,他也就跟着出来,因为为人沉稳,打仗勇敢才被刘老幺看重,最后让他和陈平合起来辅佐王陵,关键时刻站了出来,平定了吕氏,保卫了刘姓江山,间接地证明了刘老幺没看错人。

他儿子周亚夫长大之后,因为带军带得好,又被汉文帝刘恒看中。有一次文帝私下里去闯周亚夫军队驻扎的细柳营,结果是亮出皇帝身份都不好使,守门的说「军中闻将军令,不闻天子昭」,汉文帝不但没生气,回来还大加赞叹,史书上说「称善者久之」。这个细柳营的故事,我上中学时在课本上,据说现在还在中学课本上,周亚夫地下有知,绝对可以为此事自豪。

文帝死的时候,曾对继位的景帝说,「即有缓急,周亚夫真可任将兵」,孩子啊,有事找你周叔叔。

现在七王打上门来,景帝就想到了周叔叔,把他提拔为最高军事指挥官。在梁王刘武,也就是景帝同父同母的亲弟弟的配合之下,周亚夫以10万中央军在梁国大破七国联军的50万军队。战争的过程我就不说了,就是用尽各种计谋断了对方的粮道,只打了三个月,50万没有粮吃的大军开始崩溃,包括吴王刘濞在内,七个诸侯王全部被杀。战后除了楚国保留封地,另外新立一个王之外,其余六国,都被景帝取消了封国,收归中央,设立郡县。

汉景帝马上顺势而为,取消了所有封国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力,国王不能任免封国内主要官员,要由中央派人,赋税也由中央来收,诸侯王只能得到中央规定的赋税份额。

实际上,从这时候起,汉帝国才算是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,变成了只封不建,也就是你可以叫做某某王,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你的封地也只是让你吃喝玩乐,带着狗腿子调戏调戏妇女而已,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那是没有的。

二、「一根筋」周亚夫之死

平定叛乱之后,功臣周亚夫被提升到丞相的位置,名副其实的出将入相,也就是出去就是带军的大将,入朝就是讨论政事的宰相,权力极大。

可惜,这哥们结局惨了点,因为他就是传说中的「一根筋」性格。

有一次,窦太后对儿子景帝说,你老婆王皇后有个哥哥叫王信,人还不错,可以封个侯爵吧。景帝这时候正和王皇后好得不得了,虽然内心同意,可面子上还要推辞一下,就说这事儿要问问丞相。可是周亚夫冷冰冰地回答道,高祖说了,不姓刘不能当王,不立功不能封侯,皇后的哥哥没有功劳,封啥封。

汉景帝当时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《史记》上说,「景帝默然而止」,只用一句话,就同时得罪了老板,老板娘和老板的亲娘,这种本事,我真的佩服。

还有一次,在宫里吃饭,景帝故意让人不给他的位置放筷子,周亚夫转身就喊人给自己拿一双来。景帝笑着说:「此不足君所乎?」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,我个人的翻译,同时也是我认为最恰当的翻译应该是:你咋那么多事儿呢?其实就是景帝的一句玩笑话,同时也是试探周亚夫的脾气到底如何。

作为臣子,听到皇帝这样一句略带责备的话,即使对方明显开玩笑,按照礼节,也应该起来谢罪。周亚夫当时就心不甘气不顺地向景帝谢罪,可是景帝刚让他免礼,老周立马就站起来,饭也不吃了,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去了,看得群臣是目瞪口呆。汉景帝看着他的背影,喃喃自语说:「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」,这个斤斤计较的家伙不可能臣服于我的儿子吧。

我个人认为,这时候的景帝,已经对周亚夫起了杀心,当然,他那时候绝对不知道,他那个叫刘彻的儿子有多牛掰,只是担心周亚夫欺负他的孩儿。

《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出现》第 4 节 儒家始独尊 汉武帝刘彻启用董仲舒独尊儒术有哪些现实的考量(第1/3页),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