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

第 4 节 儒家始独尊 汉武帝刘彻启用董仲舒独尊儒术有哪些现实的考量(第2/3页)

木马小说网www.mumahao.com

我个人认为,这时候的景帝,已经对周亚夫起了杀心,当然,他那时候绝对不知道,他那个叫刘彻的儿子有多牛掰,只是担心周亚夫欺负他的孩儿。

不久之后,周亚夫的一个家臣告发周亚夫谋反。景帝派去审问的人问他为什么要谋反,周亚夫说我没谋反,买的那些盔甲盾牌都是准备给我陪葬的。审问者接下来的一句话彻底暴露了周亚夫的结局是早就安排好了的,他是这么说的:哦?你买的是陪葬品啊,原来,你小子不是在地上造反,是要去地下造反啊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一根筋周亚夫周老爷子觉得受了屈辱,绝食五天,吐血而亡。汉景帝觉得这家伙很懂事,除了免去他的爵位,家里人倒是没有被牵连。

三、汉武帝刘彻继位

周亚夫死后的第三年,公元前141年,汉景帝刘启驾崩于未央宫,他15岁的儿子刘彻继皇帝位。这位当时的少年天子,后来在位时间达54年之久的新皇帝,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孝武帝,简称汉武帝,有时候,也称为汉武大帝。

汉武帝画像

其实,刘彻本来是当不上太子的,他的那个娘王美人开始并不是皇后,而他更是在汉景帝的儿子里面排在第十位。如果不是一个女人蠢到了姥姥家,著名的汉武大帝也许一辈子就只是一个吃喝玩乐,混吃等死的皇子而已。

事情是这样的,汉景帝的皇后因为没有儿子,在他登基之后不久就

()

被废了。当时景帝最宠爱的妃子叫栗姬,这个女人很能生,已经给景帝生了三个儿子,而且大儿子刘荣也正是景帝的长子。一点悬念也没有,按照「无嫡立长」的原则,刘荣当上了太子,可是这小孩命不好,摊上了栗姬这个不靠谱的妈。

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公主一直都和景帝关系不错,就经常给景帝送几个又漂亮又听话的女人。已经有了仨孩子,儿子还是太子的栗姬居然还在争风吃醋,她没办法限制老公,就恨上了馆陶公主。

馆陶公主大大咧咧惯了,也没有觉察。直到有一天,当她提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刘荣为妃的时候,栗姬不仅冷冷地拒绝了,顺便还把平日的不满都发泄出来,弄得馆陶公主当时很是下不来台。

栗姬也不想一想,那可是你皇帝老公的亲姐姐,你婆婆窦太后的宝贝闺女。

果然,馆陶公主气愤之余,找到景帝另一个宠妃,王美人,就是刘彻的娘,说我们联姻吧。王美人当即兴高采烈地答应了。

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,说那时候馆陶公主把小刘彻抱在怀里,指着下面的宫女说,孩子,你看下面这么多漂亮女孩子,你挑谁做老婆?刘彻说我谁也不要。馆陶公主笑了,说那你看我的女儿阿娇好不好?小刘彻当即说道:「如得阿娇,愿以金屋藏之。」这也是成语「金屋藏娇」的来历。

当然这故事不不一定靠谱,在《汉书》《史记》等所有正史上我都没看到,只是在民间故事会里流传,所以信不信由你。

无论如何,馆陶公主和王美人联姻这件事,是千真万确的。在这之后,这位姑奶奶自然是在窦太后和景帝面前说王美人的好话,贬低栗姬,再加上栗姬认为景帝离不开自己,持宠而娇,就弄得景帝越来越讨厌她。

恰在此时,有大臣不知好歹,居然上书说栗姬的儿子刘荣早就是太子了,那栗姬现在就应该立即升为皇后。汉景帝是勃然大怒:「是而所宜言邪!」这话是你应该说的吗?不仅砍掉了那位大臣脑袋,随后还废了太子刘荣,从此彻底冷落了栗姬,因为景帝完全有理由相信,那个大臣是受了栗姬的指使。

实际上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上,明确记载了那位倒霉的大臣是王美人暗中派人指使的,至于说为什么他到死也没供出来,我想是这位大臣根本就不知道谁是幕后黑手。以王美人的聪明,这事儿绝对是做得滴水不漏,估计大臣一直到死,都以为对方是栗姬的人。

就这样,在馆陶公主的帮助下,王美人被立为皇后,而刘彻也一跃而成为嫡长子,自然而然被立为储君。等景帝一归天,就像前文说的,15岁的刘彻就成了汉朝的第7位皇帝。所以,有时候,我们不得不说,有个聪明和靠谱的老妈也挺重要的。

四、独尊儒术

汉武帝即位之后,尊自己的奶奶窦老太太为太皇太后。前面我们说过,汉朝从刘老幺和吕后时代开始,就是清静无为的黄老治术。刘老幺虽然在死的那一年去了一趟山东的孔庙,给孔老二献上了全牛,全羊和全猪的太牢之礼,看起来对儒家心存好感,但很大成分是因为一位叫叔孙通的学者。

此人根据儒家的《礼记》帮助刘邦制定了朝廷上的所有礼仪,让汉朝这些大老粗走向了贵族的行列。刘老幺觉得有了这套礼仪制度,自己高高在上,感觉特别爽。不过汉初对儒家的态度,也就到此为止了,一场尊孔献祭的庙堂仪式,一套尊卑有别的朝廷仪式,如此而已。汉帝国前60年,儒学并不是显学。

事情到了武帝刘彻这里,有了一点儿变化。他当太子时的两位老师,太傅卫绾和太子少傅王臧都是倾向儒家的。我不知道这事儿是不是他爹汉景帝的有意安排,如果是,那就厉害了,说明景帝刘启已经清楚地认识到,汉帝国需要政治和思想的双重转型。

这就奇怪了,前面我们不是说六十多年的黄老之术让汉朝富得像一块大黄油吗?为什么要改?答案很简单,因为巨大的财富下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,那就是社会上豪强急剧增加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有钱的土豪实在太多了,有了钱,这些家伙就想染指权力,盘根错节的势力勾结在一起,欺骗帝国,压迫百姓,而清静无为、松散的朝廷根本没办法抑制他们。整个社会急需一个大一统的思想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,遍观诸子学说,强调君臣秩序的儒家当然是最适合的。

果然,汉武帝上台之后,任命同样倾向儒家的窦婴为太尉,田蚡为丞相,两人又推荐了赵绾为御史大夫。换句话说,在当时黄老之术遍天下的汉朝,朝廷上竟然出现了很诡异的一幕,权力最大的三位,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公,太尉、丞相和御史大夫全都是儒家的,再加上王臧这时候也升到了郎中令,刘彻想干啥,那是再清楚不过了。

《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出现》第 4 节 儒家始独尊 汉武帝刘彻启用董仲舒独尊儒术有哪些现实的考量(第2/3页),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