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

第 4 节 牛掰晋文公 退避三舍的典故是怎么来的(第2/3页)

木马小说网www.mumahao.com

这点小事齐秦两大国还是愿意干的,就算不看宋国的面子,还要看他们送来的礼品面子,但先轸事先算计好了,楚国正在骄横的时候,这个面子是一定不会给秦国和齐国的。

果然,楚国人说了,让我们讲和,从宋国撤兵?门儿都没有啊,不撤!这样一来,秦国和齐国开始怨恨楚国,咋地,这点面子都不给,人家送的礼我都收了。

随后,这两国就加入了晋国对付楚国的联盟,先轸一分钱没花,给晋国找来两个帮手。不过晋文公一直等到第二年,也就是公元前632年,才会合了齐秦两国,从容地向宋国进发,意思很明显,楚老大,你见好就收吧,从宋国撤军,咱们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
楚成王马上感受到了压力,他对自己手下的主帅子玉说,晋文公重耳这家伙,在外面流浪了很长时间,什么世面没见过?现在他和齐秦两国铁了心要救宋国,看来是上天的意思,宋国不该亡,咱还是回家吧。

楚国主帅子玉牛脾气上来了,他不想撤军:「非敢必有功,原以间执谗慝之口也。」我不是贪图功劳,只是您身边有些小人挑拨离间说我一定失败,我只是想证明自己。这话其实就是赌气,楚成王一听之下也挺生气,可是因为子玉的家族在楚国有一定势力,他也没办法,就自己先带了一部分军队回楚国去了。

这个子玉虽然脾气大,但是人不傻,他也不想和晋齐秦的联军死磕,所以,他也想了一条计策,就派一个叫宛春的人去晋国军营,和晋文公说,咱们让曹、卫两国复国,我们楚国也不继续攻打宋国,两家都撤军,你看怎么样?

晋文公还没说什么,他手下的大臣们先不干了,你楚国用一个没打下来的宋国,换我们已经收入囊中的曹、卫两个国家,你这是谈判呢,还是居高临下的命令?在晋国大臣来看,楚国这是把自己当武林盟主了。晋

()

文公自然也不想答应,就打算拒绝宛春,让他回去复命。

这时候,又是先轸站了出来,他猜到了子玉这条计策的阴险之处,对晋文公说,我们打着救宋国的旗号而来,现在你拒绝楚国,等于是放弃,况且子玉一句话等于是救了三个国家,而我们说一句不同意,等于是把这三个国家全灭,您说说以后这三个国家的人怎么看我们,甚至都不用以后,他们如果现在知道了,很可能马上就和楚国一起来攻击我们了。

这话说得相当有道理,子玉这条计策的妙处就在这里,你晋国如果同意我的要求,那么等于是间接承认我楚国的霸主地位,而且曹卫两国还会感激我,你要是不同意呢,那就象先轸说的,曹卫宋三个国家恨死你。

仅仅是指出问题还不行,还必须有对策。先轸的计谋是,扣留宛春,封锁消息,然后快马加鞭派使者去曹卫两国,告诉他们,晋文公愿意帮你们复国,但是你们要去和楚国断交。

曹卫两国本来就是墙头草,谁强大就跟谁混,现在被晋国打了个半残废,正在那里等死,听新老大说,可以不灭他们的国,将来还保护他们,要求仅仅是去和原来的老大说一句goodbye,那一点问题都没有。至于说将来楚国再打过来怎么办,好办,到时候再降楚就是了。

子玉这边坐在中军帐里,左等右等,使者宛春没回来不说,反倒是曹卫的使者来了,扔下一封绝交信转身就跑。气得子玉是破口大骂,随即暴跳如雷,命令军队,全面进攻。

就在这时候,晋文公开始撤军。撤回晋国?不是,他只撤了九十里。古时候行军,走三十里一般都要休息一下,喂喂牲口,喝口水什么的,这叫做「一舍」,九十里就是「三舍」。为啥晋文公要撤军九十里?他对众人的说法是,我原来流浪的时候,楚成王对我不错,他曾经开玩笑问我如何报答他,我那时候穷的要死,就告诉他您太有钱了,我实在是没啥报答您的,以后万一我们在战场上相见,我一定要避让「三舍」的距离。

这就是成语「退避三舍」的来历。晋文公的这个故事讲得那是相当的精彩,全军将士都说,你看看我们老大,一句玩笑话都信守诺言,将来对我们那还错的了?为他拼命绝对值得,这又是先轸的谋略。

反观子玉这边,他手下的人一看晋国撤军,都劝他,头儿,人家不玩了,我们也回家吧,媳妇儿还在家里等着呢。很可惜,子玉的牛脾气又上来了,谁的话也不听,督促全军一口气追了九十里,来到了城濮。

10-1城濮之战示意图(图片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)

城濮这地方,在今天山东西南的临濮集,这里是晋文公精心为楚军挑选的坟墓。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六,晋、齐、秦、宋的中原联军,和以楚国为首的包括陈、蔡两国的南方军团在此展开一天大战,史称「城濮之战」。

10-2城濮之战情形(图片来自网络,作者佚名)

当时双方的军团都分为左、中、右三军,战争开始之后,晋国联军在先轸的指挥之下,用自己最弱的左军,死死地拖住楚国军团最强的右军,然后集中所有力量在自己的右军,一举击垮了对方战斗力最弱的左军。最后胜利的右军再和左军汇合,共同对付楚军的右军,这个战术非常地高明,后来被很多军事名家所采用,包括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,还能看到先轸这一招的影子。

战争的结果是楚军彻底溃败,以晋国联军的胜利告终。熟悉我的风格的朋友都知道,我一般不愿意讲战争经过,不是因为我仁慈,觉得死人不好,而是我一直都认为,功夫在战场之外。实际上,当子玉骄傲地喊着「今天灭晋」,带着人马狂追到城濮的时候,胜负已经注定。《孙子兵法》里面说:「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」子玉每一步都在晋文公和先轸的计算里面,他怎么能胜得了?

最后,这哥们只好收拾了残兵败将,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国。楚成王早就认为他势力太大,想铲除他,这一次真是天赐良机。马上,子玉收到了楚国王宫来信,信上就写这一句话:「大夫若入,其若申、息之老何?」你小子有什么脸面见楚国的父老乡亲呢?

无论子玉多么骄横,他毕竟是贵族,有着春秋时期贵族的傲骨和自尊,看了信,这哥们啥也没说,收拾收拾上吊自杀了。

《从春秋到战国历史发展趋势》第 4 节 牛掰晋文公 退避三舍的典故是怎么来的(第2/3页),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